為提升成都市中心城區的排澇能力,市規劃局已牽頭研究編製了《成都市中心城建成區排澇能力提升規劃(引入模擬仿真新技術制定中心城防澇方案)》,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城市內澇,診斷排水管網存在的問題,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。目前,在三環路內已鎖定了22個易淹區、51個易淹點。今年內,將制定10個易淹區的排水管網完善方案。
  診斷:高精度模擬仿真 制定管網提升方案
  “龐大的管網系統,薄弱環節在哪裡,僅靠傳統做法無法解決問題,需要更新、更科學的方法。”市規劃局總規劃師萬小鵬表示,基於此,市規劃局對中心城建成區按照雨水管道、渠道、主幹排洪河道三級體系進行了逐級梳理,基本摸清了中心城建成區雨水排水系統現狀,梳理雨水管網資料2590公里,數據達38.2萬條。
  萬小鵬稱,通過構建雨水排水系統數字平臺及排水防澇模擬、評估系統,利用計算機模擬管網系統,根據歷史上的降雨數據,計算出淹沒的範圍和深度,從而為治理內澇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。同時,還能對改造方案的效果進行評估,增強方案的科學性。
  “通過計算機模擬,在三環路內龐大的雨水排水體系中,鎖定了22個易淹區、51個易淹點。”萬小鵬告訴記者,目前通過對曹家巷、人民公園、羊市街、衣冠廟和新光路5個易淹區進行高精度模擬仿真,及時發現了內澇成因和雨水排水系統薄弱環節,並對擬實施防洪排澇工程的效果進行量化評估,有針對性地制定了5個片區的排澇能力提升方案,“下一步,將選擇10個區域,制定管網的完善方案,計劃兩年內完成全部易淹區的治理。”
  控流:每100平方米建設用地需配4立方米蓄水池
  記者瞭解到,通過前期排查,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雨水排水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,包括雨水源頭分散控制力弱、排澇設施管理不當等。為降低暴雨時雨水管網系統的負荷,市規劃局提出了雨水排蓄結合的理念。
  “首先通過蓄消解洪峰,排不贏的留起來。”萬小鵬表示,通過將環城生態區“六湖”納入中心城防洪排澇綜合治理系統,建立湖泊將降雨蓄起來,城市排水就會比較通暢。此外,根據新的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,新建項目中,每100平方米的建設用地,需配4立方米的蓄水池,控制城市錶面徑流,減少集中暴雨對管網的壓力。成都晚報記者 董亮  (原標題:三環內鎖定22個易淹區 年內製定10個區域管網完善方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y09byaq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