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制晚報訊 年節的習俗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延續至今。雖然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商品經濟的衝擊,年節習俗中莊重的儀式感和傳統的文化內涵大大地減弱,仿佛只剩下“吃”和“玩”了。但是有幾個大的年節卻依然顯現出厚重的底蘊與旺盛的生命力,比如端午節賽龍舟、中秋賞月懷人……而所有的年節中時間最長,內容最豐富,人們的身心投入最多的莫過於春節!
  由於地域的不同,春節的起始不太一樣,有的地方一進臘月便開始過年,而北京不同,到臘月二十三才“把面發”,準備蒸饅頭過年。這個“年”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,吃完元宵,逛完花燈才算過完年。在這二十多天中,此起彼伏,一環又一環的有序安排各有講究,比如磕頭祭祖、爆竹除歲、相互拜年,給壓歲錢......哪一天做什麼都是有步驟有含義的。“破五”一定要吃餃子,可以動刀剪做活了……而正月十五日作為春節活動的最後一幕,一定要以歡快、熱鬧、紅火結尾,所以我們的祖輩說“鬧元宵”“鬧花燈”,一個“鬧”字就把正月十五這一天的活動特點活潑潑地表現出來。
  2014年1月16日在湖廣會館戲院,我們這兩位年愈七旬的“不老人”也跟著北京電視臺文藝台的晚會錄製安排,涌進了正月十五的熱鬧中。
  我的先生李燕與他的學生們為晚會創作了吉祥熱鬧的《天馬行空圖》,畫中的天馬以優美舒展的雄姿在騰飛,下麵的花叢從右至左依次是徐德亮(垂絲海棠)、許靜(盛開牡丹)、甄齊(玉立荷花)、劉序(清幽蘭花)所添加,右上的幾筆竹葉是擅長書法的梁曉軍所畫。為了渲染氣氛,李燕先生點綴了紛飛的桃花與盛開的藤蘿……作為中央文史館館員、清華大學教授,李燕先生希望這幅師生共同創作的作品體現出“慎重追遠,民德歸厚”(《論語》)的傳統,尋著祖輩的足跡,甩開自己的腳步,展現中國書畫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。
  精彩節目在緊張而有序的錄製著,掌聲、笑聲此起彼伏,滾燙的元宵、清香的熱茶……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啊,人們的熱烈歡快怎能用一個“鬧”字了得呢!
  文/孫燕華(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)
  李燕就坐的位置與老曲藝家唐傑忠(左二)一桌,92歲高齡的電影藝術家秦怡(左一)坐在鄰桌,她不像一般的演員,內斂與沉穩的氣質使人感覺她是一位超凡脫俗的女性。
  這是在錄製人藝老藝術家鄭榕先生朗誦的場景,令人難以忘懷且動人心魄的是他那鏗鏘正直震撼人心的華夏正聲。
  老藝術家李濱聲(左一)的嚴肅、認真和多才多藝是出了名的,他肚子里的“東西”太多了,不能稱為“雜貨鋪”,應該是個“大超市”了。
  這幅《天馬行空》受到了大家的歡迎,李燕先生(右二)在介紹這幅作品的內容和與他同共完成這幅作品的學生們。  (原標題:怎一個鬧字了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y09byaq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